兩年,身邊不少朋友都在打聽"不出國就能拿海外文憑"的課程。作為“上岸人”,咱們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件事。先說句大實話,不是所有國際碩士都靠譜!選對了能彎道超車,選錯了就是花錢買教訓。
現在市面上主要有三類靠譜項目,
1. 中外合作辦學(教育部官網可查)
2. 海外高校直屬在線項目
3. 寒暑假集中授課制
比如香港都會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,每年1月和7月各集中授課10天,平時線上學習,特別適合在職人士。我表姐在銀行當主管,去年就這么把文憑拿到手了。
重點說說五大黃金專業,
①教育管理(就業面廣,從校長培訓到教育機構都認)
②商業分析(起薪高,平均月薪1.8w+)
③信息技術(課程實用,Python、大數據都涵蓋)
④公共健康(疫情后成香餑餑)
⑤藝術管理(適合有行業經驗轉管理崗)
別上當秘訣看這里,
??認準留服認證(考編落戶都管用)
??警惕"保錄取"噱頭
??問清畢業率(正常項目70%以上)
??遠離分期付款陷阱
申請材料準備有竅門,
工作證明別只寫"員工",要體現管理經驗
推薦信找客戶或合作伙伴寫更出彩
個人陳述重點說"職業規劃",少扯情懷
學姐提醒大家,3月、9月是申請旺季,現在準備材料正當時。有個做新媒體的朋友,上周剛申上英國某大學的數字營銷碩士,全程只花了2周準備。
國際碩士學歷企業認可嗎?資深HR說實情
為了搞清這事兒,我專門找了幾位在不同行業干了十年以上的HR朋友聊了聊。他們的大實話,或許能給你一些參考。
一、企業認不認?先看“出身”和“用途”
一位在互聯網大廠負責招聘的HR我就直接說,“國際碩士學歷不是不能認,但得看具體情況。”
學校排名和項目質量,如果是QS前200的學校,或者專業領域內有知名度的項目,簡歷關基本沒問題。但如果是沒聽過名字的“水校”,可能連初篩都過不了。
學習形式,全程出國讀的碩士,和全程線上授課的項目,企業的態度差別很大。尤其是一些需要實操的崗位,企業更傾向實地留學的經歷。
專業對口性,比如計算機、金融等熱門領域,海外名校的碩士確實吃香;但如果是冷門專業,企業可能會更關注實際工作經驗。
二、這些“坑”千萬別踩
一位制造業的HR提醒,“現在國際碩士項目魚龍混雜,有些問題一定要提前避雷。”
1. 沒留服認證=國內不承認
如果畢業后要做學歷認證,必須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(留服)。有些項目宣傳“不用出國就能拿學位”,但不出國就辦不了留服認證,這種學歷在國內找工作可能被“打折扣”。
2. 警惕“速成班”
國外正規碩士一般1-2年,但有些機構打著“半年拿證”的旗號招生。這種學歷很容易被HR質疑含金量,甚至懷疑是不是“花錢買證”。
3. 別只看學校名字
有些國外學校和國內機構合作,名字聽起來高大上,實際師資和課程質量很一般。建議多查學校官網,看看課程設置、師資背景,有條件的話找往屆學生打聽。
三、HR最看重的其實是這一點
一位快消行業的資深HR說,“學歷只是敲門磚,關鍵還是看能力匹配度。”
她舉了個例子,之前面過一個英國碩士畢業的候選人,簡歷上寫參加過某國際商業案例大賽。面試時追問細節,發現他連基本的數據分析邏輯都說不清。“這種就算學歷再漂亮,我們也不敢要。”
企業真正的態度是,
名校背景能加分,但不會無腦迷信“海歸”標簽;
更關注應聘者的專業技能、項目經驗,以及是否能快速適應崗位;
如果國內本科背景一般,用國際碩士學歷“鍍金”確實有機會,但前提是能力過關。
四、普通人該怎么選?
如果你正在考慮讀國際碩士,可以參考這幾個建議,
1. 明確目標,是為了落戶加分、升職鍍金,還是轉行跳槽?不同目的對應選擇不同的項目。
2. 查清認證,確定項目是否符合留服認證要求,避免白花錢。
3. 關注課程內容,有些項目名字高大上,但課程全是理論,對就業幫助不大。
4. 別貪便宜,低價項目往往伴隨風險,比如師資摻水、證書不被認可。
一位HR說一千,道一萬補充道,“現在企業招聘越來越務實,與其糾結學歷認不認,不如多積累實習或項目經驗。能力強的人,就算學歷稍弱,HR也愿意給機會。”
說到底,國際碩士學歷本身沒有“行或不行”的標準答案。企業會不會認可,取決于你選的學校靠不靠譜、專業對不對口,更重要的是,你能否用實力證明自己配得上這份學歷。
- 國際碩士的招生專業選擇不少 01-29
- 國際碩士中招生專業選擇不是很多 11-24
- 國際碩士的專業選擇不一定要求對口 02-14
- 國際碩士可以選擇國外的院校攻讀學業是有希望的 11-06
- 國際碩士的考生對于專業選擇 02-18
- 國際碩士的報考可以選擇的專業 11-11
- 國際碩士選擇不同的專業未來的求職階段也會理想 03-22
- 國際碩士選擇熱門專業適合人群廣 03-02
- 國際碩士針對熱門的專業可以選擇 05-17
- 國際碩士專業 12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