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利茅斯大學
University of Plymouth
"老師,普利茅斯大學的MBA讀完到底能掙多少錢?"今天我就結合身邊真實案例和最新數據,給大家掰開揉碎了說清楚。
先上干貨:根據2023年該校公布的就業報告,MBA畢業生首年平均年薪在28萬-35萬人民幣之間。不過這個數字要分三種情況看:
1. 留英工作的:金融和咨詢行業拿得最多,有同學進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第一年就拿到折合36萬人民幣的年薪(含獎金)
2. 回國發展的:北上廣深地區平均在25萬左右,有個學員在杭州某跨境電商公司當運營總監,年薪28萬+股權
3. 自主創業的:這個差異最大,有做外貿年入百萬的,也有開咖啡店月入剛過萬的
這里要特別注意兩個關鍵點:首先是畢業時間,春季入學的同學更容易趕上英國秋招;其次是專業方向,他們家的海運管理方向特別吃香,有個珠海的老哥畢業后去迪拜搞港口物流,年薪直接翻到50萬。
說到性價比,這學校有個隱藏優勢——允許全程網課。我認識個深圳的程序員小哥,白天在騰訊寫代碼,晚上上網課,兩年下來工資從35萬漲到58萬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現在申請門檻提高了,去年開始強制要求3年以上管理經驗。
對了給個實在建議:如果沖著快速回本去讀,優先選供應鏈或數字化轉型方向;要是打算留在英國,記得提前半年準備PSW簽證材料。千萬別信那些保就業的承諾,關鍵還得看個人能力。
(相關閱讀推薦)《英國一年制MBA回國認可度如何?就業市場真實反饋》
英國一年制MBA回國認可度如何?就業市場真實反饋
一、學制短=含金量低?這事兒得掰扯清楚
英國一年制MBA最大的爭議就是時間短。國內碩士普遍2-3年,有人覺得:“一年能學個啥?” 但實際課程安排完全是高壓濃縮版。比如曼大MBA,9個月核心課+3個月論文或實習,課程密度堪比“學術軍訓”。
企業HR的真實看法分兩派:
外企/跨國機構:“我們更看重工作經驗和院校排名,一年制沒問題?!?
部分國企/傳統行業:“對學制沒概念,可能覺得兩年制更踏實。”
說白了,企業是否買賬,得看招人部門對海外教育的了解程度。
二、就業市場到底認不認?看行業、看崗位
從獵聘、BOSS直聘等平臺數據看,英國MBA海歸的就業集中在這些領域:
1. 金融/咨詢:比如四大、投行、MBB咨詢,對QS前100院校的MBA認可度高,部分企業直接給留學生通道。
2. 互聯網大廠:更看重實習經歷和項目經驗,MBA算加分項但不是硬門檻。
3. 制造業/央企:有些單位卡“兩年以上碩士學制”,這時候可能吃虧。
舉個真實案例:利物浦大學MBA畢業的小王,回國后進了一家美資咨詢公司,起薪28萬。他說:“面試時老板明確說,看中我有海外背景和項目實操課?!?
三、薪資水平:別聽中介吹牛,看真實數據
某留學機構調研顯示,2022年英國TOP20 MBA畢業生回國首年平均薪資在25-35萬之間。但兩極分化嚴重:
G5院校(牛津、劍橋等):35萬+,部分進投行的能沖到50萬
QS100左右院校:20-28萬居多
排名200開外:可能和國內普通碩士薪資持平
重點來了:薪資差距主要看三點——本科背景、工作經驗和在讀期間實習。倫敦某校招生官私下說:“我們有個學生,讀MBA前在華為干了5年,畢業回國拿了阿里P8,這真不是光靠文憑。”
四、校友實話實說:這些坑你得躲著走
采訪了十幾位英國MBA畢業生,個人覺得出幾條大實話:
1. “別指望靠文憑逆天改命”:國內HR現在精得很,會細問課程內容、項目經歷。
2. “選校盯著三重認證(AMBA、AACSB、EQUIS)”:像杜倫、蘭卡斯特這些學校,排名不是頂尖,但商科認證齊全,業內認。
3. “實習比成績單重要”:英國允許在讀期間打工,抓住機會做本地實習,回國面試能甩出一堆干貨。
五、企業到底想要什么樣的人?
和幾位負責招聘的業內人士聊過,他們提到幾個關鍵詞:
行業人脈:比如華威MBA的供應鏈方向,很多教授本身就是企業顧問
實戰能力:“我們要的是來了就能跟項目的人,不是只會寫論文的”
語言優勢:“英文能當工作語言的話,起薪至少加15%”
六、說點大實話:哪些人適合讀?
如果你符合以下情況,一年制MBA性價比爆棚:
工作3年以上,想快速晉升管理層
原行業遇瓶頸,想轉行金融/咨詢
家里預算40萬左右,求短平快
但如果你指望靠這個文憑“咸魚翻身”,或者本科雙非且零工作經驗,建議慎重——現在海歸太多,企業早就不只看牌子了。
學姐提醒一句:選校時多看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名單,有些學校聽著高大上,實際回國可能變“野雞”。至于就業,早LinkedIn上找校友打聽,比網上任何攻略都靠譜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