倫敦大學亞非學院
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
說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(SOAS)的MBA課程,一姐妹我可有話要說。去年帶過兩個學生,一個在"戰略管理"課上栽了跟頭,另一個差點在"跨文化談判"掛科重修。今天咱們就掏心窩子聊聊,這門號稱"商界外交官搖籃"的MBA到底要學啥硬核課程。
先說最要命的5門必修課:
1. 區域經濟實務分析:每周要啃3個國家的經濟報告,我那學生小王光整理東南亞數據就熬了三個通宵。記住!教授特愛考緬甸的貨幣政策,去年期末出了15分大題。
2. 非西方管理思維:這門課顛覆傳統商科思維,得把《孫子兵法》和現代管理理論結合起來寫論文。重點看印度、中東的商業案例,考試經常出情景分析題。
3. 可持續商業戰略:別被名字騙了,這門課要算碳排放配額、設計扶貧方案。去年小組作業要求給非洲咖啡農設計盈利模式,占總分40%。
4. 地緣政治風險評估:上課像聽國際新聞聯播,要熟記30個國際組織的運作機制。考試必考"一帶一路"沿線國家的風險評估,建議多關注東南亞政局變動。
5. 跨文化領導力:這門課最玄乎,上課要角色扮演各國商人談判。記住阿拉伯客戶周四下午不辦公,印度伙伴的"yes"可能只是客氣話。
“上岸人”的血淚經驗:千萬別在選修課貪多!有個學員同時選了"伊斯蘭金融"和"非洲市場開發",結果兩門課都要研究尼日利亞的銀行系統,差點論文撞題。建議搭配著選,比如"數字營銷"配"發展經濟學",知識能串起來用。
說到畢業率,去年全日制班32人里有3個延畢,都是栽在必修課的補考。教授們特別看重課堂發言質量,有個訣竅:每次討論先引用課程指定讀物里的觀點,再結合3個月的時事新聞,保準能拿高分。
倫敦大學亞非學院MBA申請,這三類人最不建議讀
說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(SOAS)的MBA,不少沖著“英國名校”“區域研究強校”名頭的人容易上頭。但實話實說,這個項目真不是人人都能“閉眼沖”——尤其是下面這三類人,建議先冷靜下來看完這篇再決定。
第一類:只想混學歷的“鍍金黨”
亞非學院的MBA和其他商學院最大的區別,就是課程里摻著大量亞非拉地區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內容。上課得研究尼日利亞的石油政策、分析東南亞的宗教沖突,連小組作業都可能要討論中東的貿易壁壘。要是你只想著“水個文憑”,對這些區域議題壓根不感興趣,光是每周上百頁的區域案例材料都能把人逼瘋。更別說課堂上動不動就讓你用非洲某國的視角做商業決策,沒點真興趣真撐不下來。
第二類:急著回本兒的“算賬黨”
這項目學費加生活費兩年下來少說50萬人民幣,但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國際組織、非營利機構或者跨國公司的亞非業務部門。要是你指著畢業立刻進投行拿高薪,趁早換個目標——學校Career Service推的崗位起薪普遍在3-5萬英鎊,和LBS、帝國理工的MBA薪資根本不在一個量級。去年就有個老哥吐槽,說同學里好幾個進了聯合國下屬機構,工資還沒國內大廠程序員高,想靠工資快速回本的基本都后悔了。
第三類:死磕國內的“本地黨”
亞非學院的強項是培養“跨區域人才”,校友資源集中在非洲、中東、東南亞這些地方。想靠這個MBA在國內金融圈或互聯網大廠混,真不如去刷個國內985的EMBA管用。認識個深圳的創業者,讀完發現想對接的政府資源一個沒撈著,反倒被拉去參加了一堆中非經貿論壇。要是你的人脈和發展重心全在國內,這個項目能給的助力可能還沒你想象的三分之一多。
說到底,這個MBA最適合的是那些真想扎根亞非市場的人——比如家里做外貿生意的二代,或者在外交系統需要鍍金的公務員。普通上班族要是沒想清楚未來十年要不要和亞非國家打交道,這錢還真不如省下來干點別的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