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臺灣師范大學
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
最近很多朋友在后臺問臺師大MBA的報考情況,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一聊。先說句大實話,選學校就跟挑對象似的,合適最重要,別看別人報你也跟著湊熱鬧。
先說硬性條件,三點必須達標,第一學歷得是本科往上,專升本也行,但得有學位證;第二工作經驗卡在3年以上,實習不算;第三英語要過門檻,要么多鄰國95,要么雅思5.5。這三個條件就像進門的三道坎,少一個都進不去。
重點說說面試環節,去年幫學弟改材料發現的訣竅,教授特愛問"為什么選我們學校"。這時候千萬別背官網介紹,得結合自身經歷說實在的。比如做教育的可以說"師大在基礎教育研究領域有XX項目,正好和我現在做的課程開發契合"。
費用方面分三塊,學費兩年統共12萬臺幣,住宿每月3000-5000臺幣看選幾人寢,吃飯每月抓4000臺幣差不多。別忘了在職班同學,周末上課的交通費別漏算,臺北捷運雖然方便,但長期往返也是筆開銷。
給個實用建議,每年3月、9月官網會更新申請細則,最好提前半年準備材料。去年有個朋友卡在推薦信上,大學教授放暑假聯系不上,差點耽誤事。現在開始準備2025年入學的,剛好趕上時間窗。
臺師大MBA畢業生就業去向調查
臺師大MBA畢業生就業去向調查,真實數據告訴你畢業都去哪兒了
關鍵詞,臺師大MBA就業、畢業生去向、職業選擇
每年夏天,臺師大MBA的畢業生們都會帶著各自的規劃踏入職場。他們的就業選擇不僅關乎個人發展,也反映了市場對商管人才的需求方向。今天咱們就通過真實數據和校友故事,聊聊臺師大MBA畢業生們最常選擇的幾條職業路徑。
一、行業分布,教育、金融、科技成三大熱門
從近五年的統計來看,臺師大MBA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,教育行業、金融服務業和科技產業。
教育行業占比約35%,作為師范院校的招牌項目,不少畢業生選擇進入高校、培訓機構或教育創業公司,擔任課程規劃、行政管理或市場推廣崗位。例如,2021屆的林同學畢業后加入一家在線教育平臺,負責商業模式的優化,用他的話說,“臺師大的教育基因讓我更懂用戶需求?!?
金融服務業占30%,銀行、證券公司和保險機構是主要去向。許多畢業生從管培生起步,逐步轉向風險管理、財富管理等崗位。校友王先生提到,“MBA的財務課程和案例分析,讓我在銀行面試時更有底氣。”
科技產業占25%,包括半導體、軟件開發和電商領域。部分畢業生憑借數據分析或項目管理能力,進入臺積電、聯發科等企業,擔任產品經理或運營主管。
剩下的10%則分散在制造業、文創產業或自主創業中。
二、地域選擇,七成留在臺灣,三成向外拓展
在地理分布上,約70%的畢業生傾向于留在臺灣本地就業,尤其是臺北、新竹和臺中三大城市。臺北因金融與科技公司密集,成為最熱門選擇;新竹則因科學園區吸引了不少科技方向的畢業生。
另外30%的畢業生選擇前往大陸、東南亞或歐美發展。例如,2020屆的張同學畢業后加入上海一家外資咨詢公司,她認為,“大陸市場的體量和活力,能給年輕人更多試錯機會。”
三、薪資水平,起薪中位數約4.5萬臺幣
根據校友反饋,臺師大MBA畢業生首份工作的月薪中位數約4.5萬臺幣。其中,
教育行業起薪集中在3.8萬-4.2萬;
金融與科技行業較高,普遍在4.5萬-5.5萬之間;
外派或跨境就業的薪資通常上浮20%-30%。
不過,薪資差異與具體崗位、企業規模密切相關。一位在半導體公司擔任項目經理的校友直言,“比起起薪,我更看重行業前景和晉升空間?!?
四、校友網絡,人脈資源成隱形優勢
臺師大MBA的校友互助文化,為畢業生提供了不少“軟性支持”。許多校友通過校內導師計劃或行業交流會,直接獲得內推機會。例如,一位從事跨境電商的畢業生提到,“第一份工作的面試機會,就是通過學長介紹的?!?
五、給未來考生的建議
從就業數據看,臺師大MBA的優勢在于“務實”和“接地氣”。課程設計側重本土案例,許多教授有企業實戰經驗,課堂上教的成本控制、市場調研等方法,能直接應用到工作中。
如果想進入教育或科技領域,在校期間可以多參與產學合作項目;而瞄準金融業的同學,建議提前考取CFA或FRM證書增加競爭力。
最后,無論選擇哪個方向,臺師大MBA提供的不僅是學歷,更是一個能快速融入職場的“工具箱”。如果你對商管領域感興趣,不妨多關注他們的課程設置和校友分享會。(字數,約980字)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國立臺灣師范大學MBA全面解析窺探專業優勢,申請秘籍,費用考量及必修課程一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