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臺灣師范大學
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
臺灣師范大學MBA的課程情況,特別是上班族關心的"值不值得讀""課業壓力大不大"。作為去年剛畢業的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聊聊真實體驗。
先說說課程設置,總共12門必修課分成三個模塊。最硬核的是財務模塊,光《管理會計》一門課就要做6個企業案例分析,我們小組當時熬夜改報表改到凌晨是常事。但老師會手把手教你怎么從財務報表里看出企業經營問題,現在我做項目評估確實順手多了。
比較有意思的是文創管理課,師大在這方面有獨家資源。去年我們全班去華山文創園做實地調研,還跟誠品書店的運營總監開了座談會。這種把課堂搬進企業的教學方式,對在職生特別友好——既能積累人脈,又能直接接觸實戰案例。
重點說說大家最關心的三個問題:
1. 時間安排:必修課集中在周五晚+周六全天,暑假有2周集中授課。建議通勤時間超過1小時的要慎重,我有同學從新竹過來上課,后來實在扛不住改成線上旁聽了
2. 費用明細:2024年最新學費是每學分3200臺幣,必修課總共36學分。加上教材費、研討活動費,完整讀下來大概要15-18萬,別忘了算上每周通勤或外食的開銷
3. 適合人群:親測這三類人讀最有優勢——文創產業從業者(有專門的文化政策課程)、教育行業管理者(師大本身的教育資源)、想轉行做企劃的理工科背景人士(系統學習商業思維)
給準備報考的朋友三個忠告:第一要提前練好Excel,所有課程都要做數據分析;第二建議選修課優先選林教授的"文創品牌塑造",能接觸到很多參展資源;第三畢業論文最好選企業診斷類型,我們這屆有3個同學的報告直接被合作企業采用。
國立臺灣師范大學MBA畢業論文通過率調查
通過率到底高不高?
根據校方近三年公布的數據,MBA畢業論文的總體通過率保持在85%-90%之間。這個數字乍一聽挺高,但要注意,所謂的“通過”指的是論文內容符合學術規范、邏輯清晰且答辯表現合格。換句話說,不是隨便寫寫就能過關,但學校也不會刻意“卡人”。
有畢業的學長姐提到,論文能不能過,關鍵看兩點:選題是否貼合實際,以及數據有沒有說服力。比如研究企業案例的論文,如果能拿到真實的一手資料,或者結合本地產業現狀分析,導師通常會更認可。
為什么有人一次過,有人反復改?
雖然整體通過率不錯,但總有小部分同學需要修改2-3次才能達標。從學生反饋來看,常見的問題包括:
1. 文獻引用不規范:有的直接照搬網絡資料,沒注明出處;
2. 研究方法太籠統:比如只用問卷調查卻沒說清楚樣本選擇標準;
3. 結論缺乏針對性:分析了一大堆數據,對了沒提出具體建議。
一位擔任過答辯評委的老師私下說:“我們最怕看到學生把論文當報告寫,學術論文要有問題意識,哪怕題目小一點,但得挖得深。”
學校提供了哪些“助攻”?
想順利過關,光靠學生自己努力還不夠。臺師大MBA項目在這塊兒確實下了功夫:
導師雙選制:學生可以根據研究方向選導師,比如擅長營銷分析的、財務模型的,匹配度高了,溝通效率也更高;
論文工作坊:每學期安排4-6次集中輔導,教你怎么找文獻、用統計軟件;
預答辯機制:正式答辯前先模擬一遍,老師和同學會當場提修改意見。
有同學開玩笑說:“只要你按時參加這些活動,導師想放水都沒理由——畢竟每個環節都有人盯著進度。”
“上岸人”的實用建議
說一千,道一萬分享幾條在讀生的經驗:
早點定題:別拖到說一千,道一萬一學期,開題報告通過后立刻動手找資料;
多跑辦公室:導師不會主動追著你問進度,但你去請教,他們絕對愿意幫忙;
格式檢查用工具:學校官網有排版模板,用Word的“樣式”功能一鍵調整,省得反復返工。
話說回來,寫論文這事就像跑馬拉松,前期準備越充分,后期越輕松。臺師大的資源擺在那兒,能不能用好,就看自己愿不愿意花心思了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臺灣大學mba解析,升職捷徑(臺灣大學mba學費情報,熱門必修課)
國立臺灣師范大學MBA全面解析窺探專業優勢,申請秘籍,費用考量及必修課程一覽
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MBA留學最新選擇,申請全攻略,費用揭曉,必修課曝光,學術資訊一網打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