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普蘭塔理工大學
Lappeenranta-Laht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UT
收到很多私信問"像我這樣沒背景的上班族,讀芬蘭拉普蘭塔理工大學的MBA到底有沒有用"。正好我表弟前年剛從那兒畢業,結合他的經歷和大家聊聊大實話。
先說學校本身。拉普蘭塔理工(LUT)在QS排名500左右,工科見長。MBA課程是英語授課,學制兩年,學費約3萬歐元。最大優勢是允許全程遠程上課,這點對在職人士特別友好。但要注意,芬蘭的商科在國內知名度確實不如英美澳。
普通人讀這個MBA,得想清楚三件事:
1. 職業轉型需求:一同事在制造業干了8年,去年通過這個項目轉行到北歐某環保企業。他說:"課程里的循環經濟模塊很實用,但芬蘭公司更看重本地實習經歷。"
2. 落戶加分:像上海留學生落戶政策,世界500強高校名單里確實有LUT。但要注意最新政策要求境外學習時間不少于180天。
3. 性價比考量:算上學費生活費,總投入25萬左右。小吳對比過:"比英國便宜1/3,但回國找工作發現HR更認老牌商學院。"
我強調一點三個坑:
別信"包畢業"承諾,每學期淘汰率在15%左右
論文必須到芬蘭答辯,疫情后恢復線下要求
校友資源集中在北歐,想進國內大廠的要自己擴大朋友圈子
建議這三類人重點考慮:
① 已在北歐企業工作的
② 計劃移民芬蘭的(畢業后有1年工簽)
③ 需要碩士學歷晉升的中層管理
對了說句實在話:如果單純為鍍金,不如選國內985的EMBA;但要是想體驗北歐教育體系,或者有移民打算,這個項目確實是個性價比之選。
芬蘭留學回國就業真實情況如何?這些坑要提前避開
刷到這篇文章的朋友,八成是沖著那句"芬蘭留學性價比高"來的。但咱今天不聊北歐風光和免學費政策,直接嘮嘮那些中介不會告訴你的回國就業實情。
一、國內HR眼里的芬蘭學歷
先說個大實話:除了赫爾辛基大學和阿爾托大學這兩張王牌,其他芬蘭高校在普通HR眼里約等于"歐洲某大學"。我有朋友讀的是坦佩雷理工,回國面試時被問"你們學校是不是在瑞典?"所以千萬別覺得北歐學歷自帶光環,特別是非技術類專業,簡歷篩選階段就可能吃虧。
二、專業選錯毀所有
芬蘭強勢專業集中在信息技術(諾基亞老家)、林業造紙(全球前三)、清潔能源這些領域。可要是你讀的是市場營銷、藝術管理這類專業,回國找工作可能發現:國內更認英美體系的課程設置。有個學姐學了芬蘭特色"極地研究",回國后愣是找不到對口崗位。
三、實習經歷才是硬通貨
芬蘭允許留學生每周打工25小時,但很多中國學生忙著適應極夜氣候和芬蘭語,結果畢業時除了論文啥都沒有。我認識個哥們兒在諾基亞研發部實習了半年,回國后直接拿了華為的offer。記住:北歐企業的實習證明比成績單有用十倍!
四、語言圈套要當心
別以為英語好就能通吃,芬蘭職場英語普及度高,但回國后就會發現:國內企業對芬蘭語人才的需求幾乎為零。倒是建議在芬蘭期間抽空學點德語,很多德企在北歐有分部,回國進德資企業反而能發揮優勢。
五、校友資源別浪費
芬蘭高校有個特點——中國學生少。我們那屆全專業就3個中國人,結果回國后互相推薦工作機會,現在都在杭州某科技公司抱團發展。建議入學就混進中國學聯,這些關系網關鍵時刻比招聘網站管用。
六、別被"高福利"慣壞了
在芬蘭習慣了朝九晚五、拒絕加班的文化,回國面試時千萬別說"我能接受適度加班"。某位耿直老兄在騰訊終面時吐槽996,結果涼得透透的。提前做好心理建設:國內職場生態和北歐完全是兩個世界。
七、學歷認證要趁早
重點提醒:芬蘭有些應用技術大學的學位認證需要額外材料。有個朋友拖到畢業才辦認證,結果錯過秋招。建議留學期間就上教育部涉外監管網查清楚,別讓認證問題卡住求職時間線。
八、小城市慎選
羅瓦涅米這種旅游城市雖然浪漫,但實習機會比赫爾辛基少太多。有個學弟圖清凈去了奧盧,結果整個城市就兩家像樣的科技公司,對了只能遠程給國內公司做項目攢經驗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個真實案例:我表妹放棄瑞典皇家理工選了阿爾托大學,看中的就是和華為的校企合作項目。現在她人在深圳,起薪比同期海歸高20%。說到底,芬蘭留學能不能轉化成就業優勢,關鍵看你會不會打提前量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拉普蘭塔理工大學mba招生的對象大部分都是來自參加工作的上班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