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IC商學院
ESIC Business&Marketing School
總被問到"ESIC商學院的MBA值不值這個價",作為2018年畢業的老學員,今天就掏心窩子跟大家嘮嘮。當年我自費了18.6萬學費(現在漲到22萬左右了),現在看這筆錢到底花得值不值。
先說說課程設置這個硬指標。他們家的市場營銷和數字轉型課是真槍實彈,每周都有企業真實案例。記得第三學期做西班牙電信的數字化轉型方案,我們組直接對接對方市場部副總,方案被采用后還拿了3000歐獎金。這種實戰機會,可比教科書強太多了。
教授陣容方面,70%都是在職高管。教我戰略管理的老師是Zara前任亞太區運營總監,每節課都帶著最新行業數據來。有次講到快時尚庫存管理,直接把當季未公開的銷售數據當案例,這種一線經驗花錢都買不到。
校友資源這塊我要重點說。我們那屆120人,40%來自世界500強,每個月都有行業交流會。上個月剛通過校友牽線,幫公司拿下了南美市場代理權。光是這筆生意,早就把學費賺回來了三倍不止。
就業情況看數據最直觀:2023屆畢業生平均起薪46萬/年,比入學前普遍增長60%。我室友從普通市場專員跳槽到亞馬遜,薪資直接翻番。不過要注意,想進投行或咨詢的,可能還是INSEAD或IE更適合。
對了說說性價比。跟同檔次的IE商學院比,ESIC學費便宜15萬左右,但實習機會反而更多。學校跟畢馬威、桑坦德銀行都有固定合作項目,表現好的可以直接留用。建議預算在20-25萬,又想留在歐洲發展的,這個項目確實劃算。
西班牙讀研后悔了?這三所商學院的畢業生最有發言權
IESE商學院:低調的“歐洲哈佛”
如果問西班牙本地人“最好的商學院是哪家”,十有八九會提到IESE。這所學校常年霸占全球MBA排行榜前十,但國內知道的人卻不多。IESE最大的特點是“案例教學”——上課不啃書本,直接拿真實的商業案例“開刀”。畢業生@小王 分享:“每節課都像在開公司董事會,教授逼你當場做決策,同學里一半是工作多年的職場老手,壓力大但進步更快。”
IESE的校友網絡也是“硬通貨”。不少歐洲名企高管畢業于此,學校會直接安排校友一對一輔導學生就業。用@小王的話說:“找工作不用海投,LinkedIn上發條狀態,就有師兄師姐主動來撈人。”
ESADE商學院:國際化程度拉滿
如果你擔心西班牙語不夠溜,ESADE可能是最佳選擇。這所學校位于巴塞羅那,70%的課程用英語授課,同學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。畢業生@Lily 提到:“小組作業經常是‘聯合國陣容’,和德國人做市場方案,跟印度同學算財務模型,適應了這種節奏,以后去外企根本不怵。”
ESADE還特別重視實踐。比如它的“商業實驗室”項目,直接把學生送進雀巢、歐萊雅這類企業解決真實問題。@Lily 回憶:“有次幫Zara做門店優化方案,總監當場采納了我們的建議,畢業前就拿return offer了。”
IE商學院:創業者的“瘋狂訓練營”
在馬德里的IE商學院,你會深刻理解什么叫“卷得飛起”。這里的學生人均“斜杠青年”——上課學金融,下課搞創業,周末還要參加黑客馬拉松。畢業生@阿杰 說:“教授第一堂課就放話:想混日子的現在退學!我們專業三分之一的人讀書期間就注冊了公司。”
IE的強項是數字化和創新。它的“Tech Lab”實驗室提供區塊鏈、AI等前沿課程,甚至和硅谷公司聯合開發項目。@阿杰舉了個例子:“我同學用NFT概念幫西班牙酒莊做品牌升級,還沒畢業就被挖去當顧問。”
看到這兒你應該發現了:西班牙讀研后不后悔,關鍵看你有沒有“精準踩點”。IESE適合想深耕歐洲傳統商界的人,ESADE贏在多元文化和實操機會,IE則是冒險家的樂園。當然,這三所學校申請門檻都不低(雅思7分、GMAT 650是起步價),但畢業生們普遍覺得——就沖畢業后那薪資單,熬夜趕due值了!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ESIC商學院mba最近幾年可以從院校提出畢業的概率越來越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