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翰霍普金斯大學
Johns Hopkins University
收到很多私信咨詢:"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在職MBA到底值不值得讀?"作為在留學行業摸爬滾打8年的老油條,今天我就帶大家扒一扒這個項目的真實情況。先給結論:適合特定人群,但千萬別被"名校光環"晃花了眼。
先說說基本情況:這個項目確實頂著QS前30的光環,全程線上授課+中文翻譯,對英語不好的上班族特別友好。學費從早期的30來萬漲到現在45萬左右,不過比起國內某些EMBA動輒七八十萬的價格,還算能接受。
但重點來了!這個項目的三大硬傷你必須知道:
1. 上課時間都在凌晨(畢竟要配合美國時間),連續熬夜真的傷身體
2. 雖然不用出國,但每學期末的線下答辯得自費飛美國
3. 同學背景參差不齊,有企業高管也有普通職員
哪些人適合讀呢?根據我們跟蹤的237名畢業生數據,這三類人最劃算:
體制內需要鍍金的(職稱評審真的好使)
企業有學費報銷政策的(尤其外企)
單純想擴大朋友圈子的(同學里有不少上市公司中層)
有個學員的真實案例:某三線城市銀行支行長,讀完第二年就調任省行,雖然不能說全靠這個學位,但確實在競聘時成了關鍵加分項。不過也有反面教材:有位寶媽學員中途退學,因為實在扛不住凌晨上課+帶娃的雙重壓力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點大實話:如果沖著學知識去的可能會失望,課程內容偏基礎;但要是圖個名校背書+拓展資源,這錢花得還算值。建議準備報名的朋友,先問自己三個問題:能不能堅持2年熬夜上課?單位是否認可海外在線學歷?未來5年職業規劃是否需要這個跳板?
美國免聯考MBA“防坑”門道:這3類人最容易白花錢
第一類:急著“鍍金”,但職業規劃模糊的人
很多人一聽“免聯考”“國際認證”就心動,覺得能快速給自己簡歷貼金。但如果你連自己未來想干啥都沒想清楚,這錢大概率會打水漂。
舉個例子,有個朋友在傳統行業干了五六年,覺得晉升太慢,聽說MBA能轉型管理崗,立馬報了個美國項目。結果課程內容全是理論框架,和他實際工作關聯不大,說一千,道一萬證書到手了,跳槽時HR卻更看重行業經驗,壓根沒問MBA的事兒。
“躲雷”建議:
先想清楚自己讀MBA是為了轉行、升職,還是擴大朋友圈子。
對照目標崗位的招聘要求,看學歷是不是硬門檻,別盲目跟風。
第二類:以為“免聯考=躺著拿證”的人
免聯考不代表沒門檻!有些機構為了招生,把課程難度說得特別低,結果學員一進去才發現:作業要寫英文論文、小組討論得熬夜配合時差、畢業還得答辯……對了要么咬牙硬扛,要么半途放棄。
之前有個學員吐槽,自己白天上班,晚上上課,周末還得寫作業,堅持了3個月實在扛不住。錢交了不退,學位也沒拿到,純純大冤種。
別上當建議:
提前問清課程安排、作業量和畢業要求,尤其是時間和語言門檻。
如果英語基礎弱,謹慎選擇全英文授課的項目,別高估自己的執行力。
第三類:單純圖便宜,不看機構資質的人
市場上美國免聯考MBA的價格從3萬到20萬不等,有些人專挑低價報,結果踩雷。比如某機構打著“5萬包畢業”的旗號,實際連正規大學授權都沒有,發的證書回國做不了認證,公司也不認可,妥妥廢紙一張。
還有的機構玩文字游戲,聲稱“院校可查”,結果學校官網壓根沒這個項目,或者只是短期培訓課程,根本不是學位教育。
避坑建議:
查清院校是否被教育部認可(比如參考涉外監管網名單)。
要求機構出示官方授權文件,必要時直接聯系學校核實。
說到底,美國免聯考MBA不是不能讀,但關鍵得適合自己。如果沖著“走捷徑”“花錢買證”去,大概率會失望。尤其是這三類人,掏錢之前一定三思——你的時間、精力和錢包,真的耗得起嗎?
(注:文中案例為真實經歷改編,如有雷同,建議對照自查。)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