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"工作五六年了,現在讀研必須參加統考嗎?"作為一個幫學員規劃學歷5年的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手把手教你三種免聯考讀研的正規途徑。
第一種是國際碩士項目。像西班牙武康大學、法國布雷斯特商學院這類院校,采用申請審核制,只要本科畢業滿2年,準備好學歷證書和工作證明,通過校方面試就能入學。我去年帶的王學員就是通過這種方式,用周末時間上網課,1.5年就拿到了留服認證的碩士學位。
第二種是校方自主招生。國內部分院校開設的特色專業,比如某211高校的數字經濟碩士班,專門面向企業中層管理人員。校方會組織專業筆試和論文評審,避開全國統考。上周剛幫李姐整理材料,她憑借8年互聯網運營經驗順利拿到了預錄取。
第三種是研修班結業轉正。這個適合急需提升但學歷不夠的朋友,比如某重點大學的工商管理研修班,修滿學分后參加校考,通過率能達到75%以上。要注意的是,這種方式拿的是結業證+學位證,適合已經在管理崗的朋友做職稱評定。
建議大家在選擇時注意三點,①查看院校是否在教育部涉外監管網備案 ②確認證書能否做留服認證 ③比較課程設置是否貼合工作需求。就像上周咨詢的張先生,說一千,道一萬選了離家近的校企合作項目,既能帶團隊做實戰課題,又不影響接送孩子。
需要提醒的是,免聯考不等于零門檻。去年有位學員以為交錢就能拿證,結果因出勤率不足被延期畢業。現在正規項目都會要求參加線下答辯,部分課程還需完成企業調研報告。建議大家提前做好每周10小時的學習規劃。
在職碩士學費一覽表
想讀個在職碩士提升自己
可一打聽學費
有人報3萬 有人花10萬
差價這么大到底咋回事?
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
一、學費到底怎么算的?
全國在職碩士平均學費在3萬-8萬
但實際掏腰包的時候
得看三個硬指標,
1. 學校級別
985/211的牌子確實貴點
像某東部重點高校的MBA
全程下來12萬起步
普通高校同專業可能只要6萬
2. 專業類別
管理類(MBA/MPA)最燒錢
工程類、教育類相對親民
舉個實在例子,
某師范院校教育碩士,3.2萬/兩年
同校的工商管理碩士,直接翻倍
3. 地區差異
北上廣深高校普遍比二線貴20%
西部院校常有補貼政策
比如成都某高校的工程碩士
比深圳同類專業每年少收8000
二、熱門院校收費實況
這里列幾個接地氣的參考價(2024年最新),
第一梯隊(985高校)
管理學碩士,9萬-15萬
工程碩士,5萬-8萬
省屬重點大學
教育碩士,3.5萬-5萬
法律碩士,4萬-6萬
地方應用型高校
農業推廣碩士,2.8萬起
藝術碩士,4萬-6萬
別光盯著學費單上的數字
有些學校要額外掏,
教材費,800-2000/年
論文指導費,3000-5000
實踐課程材料費,看專業定
三、怎么交錢最劃算?
“老江湖”教你三招,
1. 單位報銷
國企事業單位常有教育補貼
提前找人事部問清楚政策
有的單位能報70%學費
2. 分期付款
現在七成高校支持分學年繳費
比如8萬學費分三次交
能緩解不少壓力
3. 蹲點獎學金
別以為在職生沒獎學金
重點看這兩類,
優秀新生獎(入學考試成績前10%)
學術成果獎(發核心期刊論文)
四、這些坑千萬別踩
1. 低價陷阱
遇到"1.5萬包拿證"的機構
趕緊繞道走
正規高校收費都在教育部備案
2. 隱形消費
報名前問清六件事,
實驗材料要不要自費
校外實踐收不收場地費
網絡課程平臺使用費
圖書館資源是否全開放
畢業答辯幾次收費
校友會年費
3. 學費浮動
疫情后不少學校每年漲5%
比如2023年某校MPA學費7萬
今年直接調到7.8萬
選學校時多留個心眼
上教育部"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網"
查最新備案學費標準
直接打學校繼續教育學院電話
比中介說的靠譜多了
寫到這里突然想起個事
去年鄰居家姑娘報了個在職碩士
光看學費便宜沒注意校區位置
結果每周跨省上課
路費都比學費貴了
所以說哈
選學校還得綜合看性價比
- 中外合作辦學是在職研究生的一種招生方式嗎 08-21
- 國際碩士也是我們國家在職考研的一種 09-28
- 中外合作辦學這種招生方式國家認可 11-13
- 中外合作辦學是在職研究生的招生方式嗎 08-28
- 中外合作辦學是在職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之一嗎 09-17
- 中外合作辦學是在職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之一嗎 09-10
- 國際mba報考2023年在職讀 04-13
- 中外合作辦學屬于在職研究生的招生形式 03-29
- 國際mba政策關于免聯考屬于單證在職考研 02-18
- 中外合作辦學的方式考試形式 11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