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朋友在后臺問我:"老張哈,現在讀個在職MBA怎么選學校?"今天我就掏心窩子跟大家聊聊這事。先說句實在話,現在市面上有MBA項目的學校有200多所,但真不是每個都值得報。
先說說今年值得關注的3所寶藏院校:
1. 山東大學MBA:學費8.8萬全程,周末在濟南上課。去年擴招到600人,筆試過國家線就能進復試,特別適合山東及周邊省份的上班族。我有個學員去年考了178分就錄取了,關鍵畢業證和全日制一模一樣。
2. 西安交通大學MBA:西北地區扛把子,17.8萬學費在985里算良心價。他們獨創的"提前批+正常批"錄取模式,提前面試拿到優秀的話,筆試只要過160分就穩了。上周剛幫個做醫療器械的學員拿到預錄取資格。
3. 浙江工業大學MBA:杭州本地企業特別認這個牌子,學費10.8萬。最大優勢是專業課考試簡單,去年錄取的學員里70%都是普通二本畢業的,特別適合基礎一般的考生。
再說說需要避坑的2類學校:
第一類是某些新開MBA項目的211院校,像XX大學今年第一年招生,課程設置都不完善,老師都是臨時從其他學院抽調來的,關鍵學費還收15萬。
第二類是異地辦學點,去年有個朋友報了北京某高校在鄭州的辦學點,結果畢業發現證書上多了"(鄭州校區)"四個字,找工作被質疑是不是正規項目。
建議大家選校時重點看三點:一看上課地點是否方便,二看往年錄取分數線,三看校友資源。千萬別光盯著學校名氣,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。有個做HR的朋友跟我說,現在企業看MBA學歷主要看是不是統招雙證,至于學校層次,除了清北復交其實差別不大。
在職MBA學費一年多少錢
很多人想讀在職MBA,但一提到學費就有點懵。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,在職MBA一年的學費到底要多少,影響因素有哪些,怎么選才劃算。
一、不同地區差異挺大
先說結論:國內在職MBA學費,一年大概在8萬到25萬之間。不過具體還得看你在哪兒讀,學校什么檔次。
比如北京、上海這些一線城市,名校收費明顯高一截。清華、北大、復旦、交大這些頭部院校,整個項目下來普遍30萬起步,平均到每年就是15萬左右。像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非全日制MBA,兩年總共42.8萬,算下來一年21萬多。但要是二線城市的普通高校,比如鄭州大學、西南財經大學這些,每年學費可能就8-12萬。
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學校也比較特殊。浙江大學在職MBA兩年27.8萬,南京大學兩年32.5萬,平均每年13-16萬。廣東的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兩年31.8萬,算下來每年接近16萬。
二、學費高低看這三點
1. 學校招牌硬不硬
985/211院校普遍比普通高校貴30%-50%,像人大商學院比同城的首經貿就貴出一倍多。不過名校的校友資源和教學質量確實有保障。
2. 專業方向有講究
金融班、國際班通常比普通班貴。比如同濟大學的金融MBA兩年42萬,比普通班貴了10萬塊。有些學校的創業創新方向也會加收特色課程費。
3. 學制長短有關系
大部分學校是2-3年學制。2年制的年費看著高,但總價可能更劃算。比如某校3年制每年10萬,2年制每年15萬,總學費反而少花5萬。
三、省錢有門道
1. 別光盯著名校
像中國社科院大學、中國科學院大學這些"雙非"院校,師資不輸985,學費能便宜20%左右。特別是理工科背景的同學,選行業特色院校更對口。
2. 爭取獎學金
很多學校設有新生獎學金,筆試分數高的能拿1-5萬不等。有些企業還有委培協議,可以報銷部分學費。
3. 算好時間賬
周末班和集中授課班收費差不多,但交通、住宿這些隱形開支差得遠。比如在深圳工作卻跑去北京讀書,每年多花的差旅費可能都夠本地學校一半學費了。
四、這些錢也得預備著
除了交給學校的錢,還要留出這些預算:
教材資料費:每年2000-5000元
游學項目:短期國際交流3-5萬/次
交通住宿:異地就讀每月多花3000-5000元
同學聚會:AA制聚餐每年小幾千
有些學校會強制要求參加海外模塊,這部分費用可能不含在學費里,報名前記得問清楚。
- 國際mba資訊在全世界存在的院校越來越多 02-08
- 國際mba資訊每個院校在招生的標準是存在差距的 02-10
- 國際碩士在全世界范圍內存在的院校很多 03-28
- 國際mba報考不同院校存在的名額提升 01-09
- 國際碩士在2021年不同的院校招生名額在增加 09-12
- 國際mba資訊2023年在職讀 03-31
- 國際mba報考2023年在職讀 04-13
- 國際mba政策2023年在職讀 04-16
- 國際mba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選擇的院校很多 06-23
- 國際mba報考不同院校的招生名額是存在差距 11-07